2024年动作电位图像分析:动作电位图示
动作 2024年11月10日 19:44:24 3399youxi
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是什么?急急急!!!
当在神经干一段进行刺激时,表现为负电位变化的动作电位由此极端向另一端传导。当其传导到a电极时,a、b之间出现电位差,a负b正。此时可记录到上相波。当动作电位传至两电极之间是时,a、b又处于等电位状态。动作电位进一步传导当到达b电极时,a、b之间又出现电位差,a正b负,此时可记录到下相波。
用两个电极置于正常的神经干表面,产生兴奋波先后通过这两个电极处,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形,就是电流的方向发生了反向,表现为两个方向波形!图像就像一个周期的正弦图像。
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Na+通道失活,而 K+通道开放,K+外流,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钠泵的作用,将进入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将膜外多余的 K+泵入膜内,恢复兴奋前时离子分布的浓度。
双相动作电位产生原理介绍如下:静息电位产生原理是细胞静息时在膜两侧存在电位差。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是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它有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图像上什么是负后电位?
在神经干上记录动作电位时,在锋电位的后部还可观察到一些缓慢的膜电位微小波动,称为后电位。
负后电位就是在动作电位复极化的最后(其实还没有完全到静息电位),电位变化明显变慢的部分,变慢的原因就是“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才是超极化的部分。
动作电位实际上是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在神经纤维,它一般在0.5~0ms的时间内完成,这使它在描记的图形上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因而人们常把这种构成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的脉冲样变化,称之为锋电位。
如何鉴别刺激伪迹和动作电位的图形
1、如果在引导的两个电极之间将神经干麻醉或损坏,阻断兴奋的传导,这时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就是单相动作电位。单个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以“全或无”方式发生的,而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在一定的刺激强度下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的。
2、防止刺激伪迹与动作电位融合而影响测量。在观察蛙的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实验中,刺激电极与引导电极尽量远些,并接好地线,调节刺激波宽,以防止刺激伪迹与动作电位融合而影响测量。蛙是两栖动物,无尾,前肢短,后肢长,趾有蹼,卵孵化为蝌蚪,逐渐变化成蛙。
3、由此可见,动作电位实际上是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在神经纤维,它一般在0.5~0ms的时间内完成,这使它在描记的图形上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因而人们常把这种构成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的脉冲样变化,称之为锋电位。
4、而动作电位则是在刺激之后产生的。振幅变化:刺激伪迹的振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动作电位的振幅则与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关系,但当刺激强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动作电位的振幅就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性变化:改变刺激信号的极性,刺激伪迹的位相也会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