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和特征是什么: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及特点
动作 2024年11月24日 05:47:22 3399youxi
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过程及其产生机制。
【答案】: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是锋电位。锋电位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神经细胞受刺激后,膜内负电位迅速减小,进而变成正电位,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其后,膜内电位很快下降,恢复到静息时的内负外正状态,形成锋电位的下降支。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是指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由原来的静息电位产生了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和后电位组成。一般情况下,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到130,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兴奋和神经冲动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动作电位。
因受到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时,该处的膜将由静息时的内负外正暂时变成内正外负,但和该段神经相邻的神经段则仍处于静息时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有电荷移动,这就是局部电流。它的流动方向是:膜外有正电荷从未兴奋段流向兴奋段,胞内有正电荷由兴奋段流向未兴奋段。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实验观察,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和一个下降相。上升相代表膜的去极化过程。
动作电位的主要作用 传递神经冲动: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电信号,它可以沿着神经纤维快速传递,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等反应。动作电位的快速传递机制使得神经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外界刺激,从而实现对身体的精确控制。
简述动作点位各期及形成机制
机制是:心肌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加上快钠通道关闭,钠离子停止内流。同时膜外钾离子快速外流,造成膜内外电位差,与0期构成锋电位。 2)2期(平台期):膜电位复极缓慢,电位接近于0mV水平,故成为平台期。平台期是心肌特有的时期。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①有效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部分内流→膜产生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Na+快速内流→膜电位急剧升高→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Na+通道的失活,K+通道开放→K外流→膜内电位下降→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③钠泵的作用。
③局部反应可以总合,即多个局部电位可叠加起来达到阈电位而引起动作电位。局部电位除了上述的去极化形式外,还可表现为超极化的形式。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活动共可分5期:分别是0期、1期、2期、3期、4期。
试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原理
动作电位产生是由于给了神经纤维一个阀上刺激,使得钠离子通道打开,细胞内钠离子内流大于钾离子内流,使得原来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这使得刺激部位与静息部位之间存在电势差,产生局部电流。
因受到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时,该处的膜将由静息时的内负外正暂时变成内正外负,但和该段神经相邻的神经段则仍处于静息时的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有电荷移动,这就是局部电流。它的流动方向是:膜外有正电荷从未兴奋段流向兴奋段,胞内有正电荷由兴奋段流向未兴奋段。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原理是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泵,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内高,受到刺激后钠离子便会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
传递神经冲动: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电信号,它可以沿着神经纤维快速传递,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等反应。动作电位的快速传递机制使得神经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外界刺激,从而实现对身体的精确控制。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①有效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部分内流→膜产生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Na+快速内流→膜电位急剧升高→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Na+通道的失活,K+通道开放→K外流→膜内电位下降→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③钠泵的作用。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如下: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Na+通道失活,而 K+通道开放,K+外流,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是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是当细胞受到阈刺激时,先引起少量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此时大量Na+通道开放,经Na+迅速内流的再生性循环,引起膜快速去极化,使膜内电位迅速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