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钾离子外流引起的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钾外流增大出现)
动作 2024年9月29日 19:29:10 3399youxi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答案】: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并且是可传导的电位变化,它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①有效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部分内流→膜产生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Na+快速内流→膜电位急剧升高→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传递神经冲动: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电信号,它可以沿着神经纤维快速传递,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等反应。动作电位的快速传递机制使得神经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外界刺激,从而实现对身体的精确控制。
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Na+浓度大于膜内,Na+有向膜内扩散的趋势,而且静息时膜内存在着相当数值的负电位,这种电场力也吸引Na+向膜内移动。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动作电位时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产生的机制为: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Na+通道失活,而 K+通道开放,K+外流,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心肌细胞为什么细胞内为负电荷外面为正电荷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是由于离子流跨越细胞膜流动而形成的。
K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而Na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同等数量的负电荷。膜内外有各种离子,主要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钠离子。以钾离子为例: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较细胞外约高20倍~30倍。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于是一部分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外流至膜外,增加了膜外正电荷的数量。
首先你要知道心肌细胞是细胞膜内带负电,细胞膜外带正电的(外正内负),我们把心脏的这种外正内负的电荷状态叫做极化状态。当心肌细胞收到兴奋,兴奋就会传导,细胞膜上的电位也会相应改变。把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称为除极。
动作电位形成过程
1、当可兴奋骨骼肌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首先是受刺激的局部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膜外Na+内流,使细胞膜局部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导致细胞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Na+大量、快速地内流,形成上升的去极相。
2、整个动作电位首先是由极化状态(静息电位)-70mV,发生去极化(上升支)到达锋电位30mV,然后开始降支,降支一直降到-70以下约-90mV(超极化),然后回升到-70mV的静息电位,锋电位以后的部分成为复极化,包括降支和一点超极化后的回升。但“复极化是动作电位的下降支”这句话是对的。
3、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极化(静息)→去极化(-70~0mV)→反极化(0~+30mV)→复极化(+30~ -70mV)→超极化(低于-70mV)→恢复静息电位。其中,从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依次经历峰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三个时相,包括复极化、超极化两个阶段。
4、当细胞受到刺激时,电荷从一个细胞传导到相邻的细胞,并形成一个电流环路。在双相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兴奋传导沿着心肌细胞中的纤维传导,引起心肌细胞内电位的快速上升,形成一相,然后电位会发生短暂的下降,形成另一相,电位恢复到静息水平。
5、锋电位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神经细胞受刺激后,膜内负电位迅速减小,进而变成正电位,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其后,膜内电位很快下降,恢复到静息时的内负外正状态,形成锋电位的下降支。
6、主要成分:峰电位 形成条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Na+、Ca2+、Cl-高于细胞内。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