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动作电位模式图(骨骼肌动作电位模式图)
动作 2024年10月1日 02:14:40 3399youxi
请说出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并论述骨骼肌收缩机制
1、骨骼肌收缩机制:进人肌质中的高浓度钙离子与细肌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引起细肌丝构象改变,暴露出与粗肌丝的横桥相结合的位点,横桥与其结合后发生扭动,拉动细肌丝向粗肌丝间隙内滑动。然后横桥与之解离,再与下一个结合位点结合、再扭动、再解离的循环过程,使肌小节不断缩短,肌肉发生收缩。
2、骨骼肌发生兴奋,在膜上出现动作电位后,在细胞内部则发生肌小节的缩短导致收缩,后者是由前者触发引起的。兴奋(动作电位)触发收缩(肌小节缩短)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目前知道,肌膜的动作电位可以传导到横管膜从而深入到终池近旁。
3、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藕联 Andrew F,Huxley分别在50年代(1954年)提出“滑行理论”(sliding theory)收缩时 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分子结构的缩短,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观察暗带长度不变,明带缩短(H带相应变窄至消失——细肌丝重叠的明带区)。
4、细胞外钾离子浓度过低,即组织液和血钾低。使兴奋性增高:细胞外钾或血钾浓度降低时,膜内外的钾浓度差增大,按照理论是钾外流增多,而使静息电位增大,但实际上血钾降低时,膜电位不是增大而是减小。这是因为低钾时,膜对钾的通透性减小,所以,尽管此时膜内外钾浓度差增大,膜电位仍降低。
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的?试述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关...
1、这个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具体的耦联过程是:首先,细胞质膜的动作电位可直接传遍与其相延续的横管系统的细胞膜。
2、骨骼肌纤维受运动神经纤维的控制,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其兴奋延神经纤维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导到相应的肌纤维,通过兴奋—收缩耦联,引起肌纤维收缩或舒张。
3、当可兴奋骨骼肌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首先是受刺激的局部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膜外Na+内流,使细胞膜局部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导致细胞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Na+大量、快速地内流,形成上升的去极相。
4、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运动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特殊分化的终板膜构成神经-肌接头。它主要是Ca2+ 内流触发突触小泡的出胞机制;终板膜主要Na+内流,使终板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达阈电位而暴发动作电位,表现为肌细胞的兴奋。
5、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运动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特化的终板膜构成了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主要依赖于Ca2+的内流触突触小泡的出胞机制,而在终板膜上则是Na+的内流,导致终板膜去极化并产生终板电位。终板电位作为一种局部电位,一旦达到阈电位,就会引发动作电位的爆发,从而表现为肌细胞的兴奋。
骨骼肌细胞,心室肌细胞,浦肯野细胞,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
它们是心房和心室壁的主要构成部分。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波形与骨骼肌细胞的有区别。其动作电位分为0,1,2,3和4五期。静息电位。
在自律性细胞如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的静息电位不稳定,称为舒张期电位,不同部位的自律细胞舒张期最大电位不同,浦肯野细胞的最大舒张电位为-90mV,窦房结细胞的最大舒张电位较小,约为-70mV左右。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基本上与神经、骨骼肌相似,主要是由于K+外流所形成。
心室肌及心房肌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由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的开放引起。普肯耶细胞的自动去极化由If(f为下角标)通道的开放引起。If通道在细胞超极化时充分激活开放,允许钠钾离子通过,钠离子为主。
起始部分: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起始于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激活,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起始于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激活。复极化过程:浦肯野细胞在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钾离子通道的开放,使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导致细胞膜电位逐渐恢复到静息状态。
浦肯野细胞和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区别在于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在4期时,浦肯野细胞会发生相对较慢的自动去极化(这是它作为一种自律细胞的特性,当然相比窦房结的P细胞,它的自律性要差得多了),而心室肌则不会。
心肌细胞兴奋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这种电位变化与骨骼肌、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大致相似。都可以表现为静息电位和兴奋时的动作电位。心肌细胞膜主要由类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