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的超常期(动作电位的超常期是指)
动作 2024年10月9日 11:23:27 3399youxi
超常期为什么是阈下刺激
超常期的产生是由于神经元内部的离子通道和离子泵等分子机制的作用。在阈下刺激下,神经元内部的离子通道会逐渐打开,使得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当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时,离子通道会完全打开,导致动作电位的发生。
超常期:在相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可兴奋性可稍高于正常,用低于阈强度的刺激也能引起兴奋。时间上相当于负后电位的后半期,这时Na通道虽未完全恢复,但是膜电位距离阈电位较近,容易引起兴奋。(4)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即需要较强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时间上相当于正后电位。
心肌细胞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后,兴奋性依次发生以下周期性的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之后有一段时间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超出正常水平,叫做超常期;此期钠通道已经基本复活,而且膜电位靠近阈电位,使其兴奋性高于正常,因而用阈下刺激即可引起细胞兴奋。故选C项。
③超常期:兴奋性超过正常,阈下刺激可引起细胞兴奋。时间相当于负后电位的后半时期。虽然此时Na+通道尚未完全恢复,但因膜电位距阈电位近,故较正常容易兴奋。④低常期:兴奋性较正常稍低。时间相当于正后电位。这时Na+通道已完全恢复,但膜电位距阈电位远,因而较强的刺激才能引起细胞兴奋。
用阈下刺激即可产生动作电位,此时。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故引起兴奋所需的阈值较低,即兴奋性高于正常,称为超常期。复极化完毕。膜电位恢复到静息水平。兴奋性也恢复到正常状态。心肌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机械变化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心肌兴奋各个周期及其特点
心肌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机械变化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而在心脏收缩期内,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使心肌产生扩布性兴奋。这就使心肌不会产生像骨骼肌那样的完全强直收缩,只能做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的节律性活动,从而保证心脏的射血与充盈。实现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与神经细胞类似,其变化经历周期性阶段。首先,当心肌细胞经历一次兴奋,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调整,这与膜电位的动态改变和通道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在绝对不应期,细胞从动作电位的0期除极至复极3期,膜内电位大约在-55mV时,即使强烈刺激也无法再次激发,因为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B对AC错)(200-300ms),一直延续到心肌收缩活动的舒张早期,使心肌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从而保证心脏泵血活动的正常进行。
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绝对不应期与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相当于心肌发生一次兴奋时,从动作电位的0期除极开始至复极3期膜内电位约-55mV这段时间内,如果再给它刺激,则无论刺激多强,心肌细胞都不会再次兴奋。因此,这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心肌的兴奋性的特点主要分以下3个方面:第一个,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它主要分为7个时期,包括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易颤期、超长期、正常应激期和全不应期。不应期对诊断心电图上的心律失常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理解了不应期就可以理解心律失常。
细胞兴奋的超常期兴奋性较正常高,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怎么变化?
先说明超常期的产生机制:相当于负后电位的后半段,此时钠通道已基本恢复,但比静息电位(-90mv)更靠近阈电位(-55mv),所以兴奋性比平时高。
低常期:最后,细胞进入兴奋性低于正常的时期,即需要较强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故称为低常期。细胞在经历低常期以后,兴奋性才能完全恢复,以阈刺激又能引发一次新的兴奋(动作电位)。不同细胞在兴奋过程中的兴奋性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但不完全相同。
【答案】: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神经和骨骼肌细胞为例,其兴奋性的变化顺序是: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即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能使细胞兴奋。时间相当于动作电位的锋电位时期。此时Na+通道已全部开放并很快全部失活,不可能形成新的Na+内流而产生新的动作电位。
为什么静息电位与阈电位接近
在动作电位中,超常期对应的就是负后电位的后半段! 比如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70mv,那么超常期对应的应该是-60至-70这一段,-60更加接近阈电位的水平,所以阈上刺激就可以爆发AP。结果使静息膜膜内侧电位升高而膜外侧降低,即发生了去极化。
这种电位差产生后,可阻止K+的进一步向外扩散,使膜内外电位差达到一个稳定的数值,即静息电位。因此,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和机制 细胞膜受刺激而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阈电位与静息电位之间的距离反应了细胞的兴奋性,差距越小兴奋性越大,反之差距越大兴奋性越大。
在动作电位中,兴奋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1、动作电位分为五个时期。①0期(去极化期):当心室肌接受刺激后,细胞内电位从-90mV去极化到阈电位-70mV时,钠通道开放,Na+快速大量流入细胞,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到+30mV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1期(快速复极初期):膜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0期和1期形成锋电位。
2、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生物体与环境的关系不仅表现在物质和能量代谢方面,还表现在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能引起机体活动的改变,由此生物体不断主动地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生理学中常将神经细胞、肌细胞和部分腺细胞这些能够产生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excitable cell)。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五期,由除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所组成的。0期(心室除极期),膜电位由原来的静息电位变成了动作电位。机制是:心室肌细胞受刺激兴奋后引起快钠通道的开放,造成钠离子的内流。
4、简述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包括哪几个时期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1)有效不应期:心肌从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开始到复极3期膜电位恢复至-55mV的这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 *** ,都不会发生任何程度的去极化,表现为绝对不反应,故称为绝对不应期。
5、由于动作电位幅度大、时间短不超过2ms,波形很象一个尖峰,故又称峰电位。在峰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膜两侧还有微小的连续缓慢的电变化,称为后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与静息电位相似,都与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离子转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