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动作电位图时间(骨骼肌动作电位的幅值)
动作 2024年10月12日 14:01:10 3399youxi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区别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四期:1期(快速复极初期):心肌细胞膜电位在除极达到顶峰后,由原来的+30mV迅速下降至0mV,与0期除极构成了锋电位。2期(平台期):膜电位复极缓慢,电位接近于0mV水平,故成为平台期。平台期是心肌特有的时期(故A对)。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且会自动去极化,有一个特殊的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兴奋性的标志,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生理现象。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期基本与心肌细胞相同,但是其一个周期的时间较心肌细胞短,由交感神经支配运动。
不同点:①两者的动作电位有明显的不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300ms之多,其升支和降支不对称,可分为0~4期等5个时相。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很短,仅持续几个毫秒,复极速度与去极速度几乎相等,故其升支与降支基本对称,呈尖峰状。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在于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很长,复极化2期的动作电位图形比较平坦,称为平台期。
期由K+负载的Ito是心室肌细胞1期复极化的主要原因;2期称为平台期,该期间外向电流(K+外流)和内向电流(主要是Ca2+内流)同时存在,是心室肌区别于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3期是由于L型Ca2+通道失活关闭,内向离子流终止,而外向K+流(IK)进一步增加所致。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主要是指的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这个是心室在整个收缩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主要特点是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很长,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明显不对称,通常分为0、4期五个时相。
心室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异同
心肌收缩为供血,故不能强直收缩——动作电位存在2期(平台期):此期复极过程很缓慢,基本停滞于接近零的等电位状态,2期是心室肌细胞区别于神经或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也是心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不同点:①两者的动作电位有明显的不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300ms之多,其升支和降支不对称,可分为0~4期等5个时相。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很短,仅持续几个毫秒,复极速度与去极速度几乎相等,故其升支与降支基本对称,呈尖峰状。
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下: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与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类似,即静息电位的数值与静息时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和离子的跨膜浓度差有关。心室肌细胞0期去极化的离子机制与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类似(Na+内流),所以超射值也相似。
时程不同,离子流不同。时程不同:心室肌动作电位的时程长,为200到300毫秒,而骨骼肌动作电位的时程短,为2到5毫秒。离子流不同:心室肌动作电位由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形成,而骨骼肌动作电位由钠离子内流形成。
心室肌动作电位是指心脏中心室肌细胞在兴奋传导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而骨骼肌动作电位是指骨骼肌细胞在兴奋-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这两种肌肉组织的细胞类型不同,心室肌是心脏中的一种特殊肌肉细胞,而骨骼肌是人体骨骼系统中的肌肉组织。
最大的不同点:心室肌的绝对不应期长,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细胞的休息状态细胞的“静息电位”是它在未受刺激时的电位特性,表现为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其形成源于两个关键因素:离子分布不平衡:细胞膜内外,钾离子(K+)在细胞内浓度远高于细胞外,约为30:1,而钠离子(Na+)则相反,细胞外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0倍。
2、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 生物电产生的原理可用“离子学说”解释。心室肌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静息电位约-90毫伏。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基本上和神经纤维相同,主要是由于安静时细胞内高浓度的K+向膜外扩散而造成。
3、井中之蛙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的两侧,故亦称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静息电位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离子的跨膜扩散,和钠- 钾泵的特点也有关系。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
4、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静息电位就是安静时的膜电位,由于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造成膜内K离子外流,电位外正内负。接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离子的通透性突然增大,造成Na内流,电位外负内正,即为动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