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去极化(动作电位去极化是什么意思)
动作 2024年10月17日 22:55:28 3399youxi
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主要是
1、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相主要是由慢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造成。内流的钙离子又可引起平滑肌收缩,它的产生取决于局部因素,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动作电位,刺激交感神经可以降低动作电位频率,其频率较慢,称为慢波,其产生可能与钠离子和钾离子活性周期性改变有关。
2、解析: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Na+。神经细胞的去极化主要为 Na+内流引起,K+为静息状态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
3、【答案】:答案:B解析:神经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其膜电位由-70mV逐渐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此后迅速上升至+30mV,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去极相),主要靠Na+内流。
4、心室肌及心房肌动作电位的去极化由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的开放引起。普肯耶细胞的自动去极化由If(f为下角标)通道的开放引起。If通道在细胞超极化时充分激活开放,允许钠钾离子通过,钠离子为主。
5、【答案】:C 胃肠道平滑肌动作电位的升支主要由慢钙通道开放,大量Ca2+内流和少量Na+内 流而产生,而降支则主要由K+通道开放,K+外流所引起。
动作电位的极化与去极化过程各有哪些?
1、复极化:复极化是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从反极化的状态的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静息状态,称为复极化。例如:膜内电位从+30mV逐渐下降至静息电位水平。 复极化是由于钾离子的外流引起的。
2、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和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动作电位可以分成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三个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符合“全或无定律”,即刺激只要达到阈值,就能引发动作电位。
3、首先要知道神经冲动的传导有:极化、反极化、去极化、复极化四个过程。动作电位的传导过程发生在去极化这一阶段。
4、整个动作电位首先是由极化状态(静息电位)-70mV,发生去极化(上升支)到达锋电位30mV,然后开始降支,降支一直降到-70以下约-90mV(超极化),然后回升到-70mV的静息电位,锋电位以后的部分成为复极化,包括降支和一点超极化后的回升。但“复极化是动作电位的下降支”这句话是对的。
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五期,由除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所组成的,其机制简单的归纳如下:1:0期(除极过程)——心室除极过程,膜电位由原来的静息电位变成了动作电位。由静息状态时的-90mV上升到-20mV~+30mV。膜两侧由原来的极化状态转变为反极化状态,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此期又称为0期。
6、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从反极化的状态的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静息状态,称为复极化。去极化(depolarization)又称除极化,指将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或者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反极化,细胞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
比较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区别和特点?
1、动作电位:前者是受神经递质或是外界刺激而让钠离子内流实现。后者是在神经递质刺激下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胞内,促进肌浆网大量释放钙离子,有钙促进钙瞬变,即calcium trigger calcium release,而产生兴奋。另外,动作电位的形状,神经细胞是单峰,后两者在去极化期有一个平台期。
2、具有平台期。在动作电位中,心肌细胞的2期复极化过程变得缓慢,记录的动作电位图形较平坦,被称为平台期。这是区别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3、当心肌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反极化,即膜外电位暂时变负,膜内电位暂时变正,兴奋后又可恢复原来的极化状态,这叫再极化或复极化。
动作电位的四个时期
1、绝对不应期:在组织兴奋后的最初一段时期内,不论再受到多大的刺激,都不能再引起兴奋,这段时间内的兴奋阈值无限大,兴奋性降低到0。时间相当于动作电位的峰电位时期。这时由于Na通道全部开放,或者全部失活,不能产生Na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
2、也就是说平台早期,外向的钾流会抵消外向的钙流,晚期以钙内流为主,持续时间约100-150mv),3期(快速复极末期,是由3期的L型钙通道关闭,外向的钾电流逐步加强,继续复极到达静息水平-90mv,历时约100-150ms)。】静息期。
3、- 【考点】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简要原理。【解析】心室肌动作电位分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共5个时期。
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产生与恢复过程中Na+的变化
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与静息电位相似,都与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离子转运有关。
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是协助扩散,钾离子外流产生静息电位是协助扩散。钠离子出细胞,钾离子进细胞是主动运输。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所发生的迅速、一过性的极性倒转和复原,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图我不会在电脑上画,这个是在网上搜的。你看看能不能看懂,不懂了可以问我。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Na+内流形成,接近于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膜电位便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带正电荷的K+大量外流,使膜内变为负电位,膜外变为正电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静息状态,外正内负。此时膜内比膜外低了70mV的电位,也就是图中的①区段。
简述动作点位各期及形成机制
1、机制是:心肌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加上快钠通道关闭,钠离子停止内流。同时膜外钾离子快速外流,造成膜内外电位差,与0期构成锋电位。 2)2期(平台期):膜电位复极缓慢,电位接近于0mV水平,故成为平台期。平台期是心肌特有的时期。
2、③局部反应可以总合,即多个局部电位可叠加起来达到阈电位而引起动作电位。局部电位除了上述的去极化形式外,还可表现为超极化的形式。
3、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活动共可分5期:分别是0期、1期、2期、3期、4期。
4、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①有效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部分内流→膜产生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Na+快速内流→膜电位急剧升高→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Na+通道的失活,K+通道开放→K外流→膜内电位下降→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③钠泵的作用。
5、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Na+内流形成,接近于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细胞内外N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Na+而细胞内高K+。细胞兴奋时,膜对Na+有选择性通透,Na+顺浓度梯度内流,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K+外流增加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6、【答案】: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迅速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可分为去极化期、复极化期和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