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图解超极化(动作电位形成图解和文字)
动作 2024年10月22日 02:44:09 3399youxi
什么叫做动作电位和其产生过程.
1、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和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动作电位可以分成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三个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符合“全或无定律”,即刺激只要达到阈值,就能引发动作电位。
2、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
3、【答案】: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并且是可传导的电位变化,它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①有效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部分内流→膜产生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Na+快速内流→膜电位急剧升高→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4、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神经纤维和肌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其膜的静息电位约为-70~-90mV。
生理学上,将动作电位的时候,最后阶段为超极化,请解释其形成的原因_百度...
1、超极化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离子通道的状态变化。当细胞受到刺激时,离子通道会发生变化,允许特定的离子通过通道流出细胞。这个过程导致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异变化,进而产生更大的膜电位差。特别是在神经细胞中,当动作电位消退后,钾离子的外流会导致膜电位变得更为正,形成超极化状态。
2、负后电位就是在动作电位复极化的最后(其实还没有完全到静息电位),电位变化明显变慢的部分,变慢的原因就是“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所致”,正后电位才是超极化的部分。
3、该过程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平衡电位,可表示为动作电位模式图的上升支。(2)复极化 :去极化达峰值时被激活的Na+通道迅速关闭而失活→Na+内流停止→K+通道逐渐被激活而开放→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借助于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负值迅速上升)→电位恢复静息值。
4、去极化会导致细胞膜内外电荷差的反转,形成一个临时的反转电位。随后,细胞膜会恢复到静息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复极化。在复极化阶段,细胞膜内外电荷差的恢复过程会稍微超过静息电位的恢复,形成一个临时的超极化状态。
5、局部电位除了上述的去极化形式外,还可表现为超极化的形式。动作电位的传导 细胞膜某一点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其兴奋部位膜电位由极化状态(内负外正)变为反极化状态(内正外负),于是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出现了电位差,导致局部的电荷移动,即产生局部电流。
超极化名词解释
超极化名词解释介绍如下:超极化是指神经细胞膜的一种生理状态。膜内电位大于70毫伏,达到80毫伏,甚至90毫伏。其过程可使神经元处于暂时的抑制状态。表现为后超极化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两种形式。
超极化:指神经细胞膜的一种生理状态。膜内电位大于70毫伏,达到80毫伏,甚至90毫伏。复极化:是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从反极化的状态的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静息状态。
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的状态 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垂体门脉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相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从这里释放入血液,再沿门脉血管到达腺垂体,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1 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1 等长收缩:收缩时,肌肉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1 等张收缩:收缩时,肌肉只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