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的阈电位为多少(动作电位的阈值是不是固定的)
动作 2024年10月25日 00:23:43 3399youxi
兴奋性与兴奋的引起,阈值、阈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
可泛指机体或组织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对可兴奋细胞来说,兴奋性是指它们在受到刺激后发生兴奋或引起动作电位的能力。在生理学中兴奋与动作电位是同义词。可兴奋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发生兴奋的一段时间内,其兴奋性将经历一系列有次序 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当细胞经历动作电位的峰电位阶段时,它进入了绝对不应期。这个时期,不论刺激强度如何,都无法引发新的动作电位,因为钠通道已经全部开放。在动作电位的复极化早期,特别是下降支大部分时间内,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无法再次激活,从而阻止了新动作电位的产生。到了复极化后期和超极化期,细胞进入相对不应期。
这种情况下,需要超过阈值的刺激才能使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进而引发动作电位。由于钾离子的流出作用,此时细胞的兴奋性实际上比正常情况低,这意味着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激发兴奋反应。因此,神经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能力受动作电位阶段和离子通道状态的严格调控,这决定了细胞在不同时期的兴奋性水平。
阈值越小兴奋性越高,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阈值也叫:阈刺激。阈值表示的是:组织刚好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因而阈值越小兴奋性越高,兴奋性比较高的组织有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腺体。
神经传导的动作电位
1、神经传导中的动作电位与细胞兴奋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动作电位产生的锋电位阶段,细胞处于绝对不应期,这意味着即使面对任何强度的刺激,也无法产生新的动作电位,因为钠通道在此期间已全部打开。
2、神经传导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轴突直径起着关键作用。当轴突直径较大时,其电阻降低,导致形成的局部电流强度增强,与周围电位的差值增大,促使邻近部位更容易达到阈值,从而加快传导速度。
3、神经传导中的动作电位是一个关键过程,它在细胞膜上产生的信号能无衰减地传递到整个细胞表面。当这个现象发生在神经纤维上时,我们称之为神经冲动的传导。以神经元为例,这种传导是通过轴突上的跨膜局部电流来实现的。当给轴突施加足够的刺激,使其产生动作电位,膜内外两侧的电位会发生翻转。
4、动作电位一但在细胞膜的某一点产生,就沿着细胞膜向各个方向传播,直到整个细胞膜都产生动作电位为止。这种在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播叫做传导。如果发生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是双向的。在无髓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的。
谁能告诉我,决定阈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分别是什么,说得具体点好...
说得普通点就是:电位差就叫静息电位,这个差频频变动的出口值叫阀值电位,峰值就叫动作电位。就像一个人,小时候叫阿狗三,去了学校叫刘三,出到社会后人家叫他狗屁三一样。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 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 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 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
细胞膜内,K+浓度高,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但总体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大于或等于阈刺激→钠离子少量内流(钠离子爆发性内流),此时少量钾离子外流,但总体表现为外负内正。
RP是静息电位,也就是细胞在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形成的主要粒子流是K+外流引起的K+平衡电位 AP是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两道人体生理~
1、消化道平滑肌电活动的形式要比骨骼肌复杂得多,其电生理变化大致可分为三种,即静息膜电位、慢波电位和动作电位。
2、解剖学上的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消化腺。肝具有进行糖的分解、贮存糖原、解毒、分泌胆汁及吞噬防御等功能。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中医学上的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泛指肝脏具有舒展、畅达、宣散、流通、排泄等综合生理功能。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3、在中医学中,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肝主疏泄:这一概念涵盖了肝脏的多种生理功能,如促进气机畅通、调和情志、促进消化吸收、排泄代谢产物等。- 肝主藏血:肝脏负责储存血液,以及在需要时调节和分配血液量,以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4、说到人体奇特的生理反应,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都会遇到。下面我分享几个,我个人认为非常神奇的人体生理反应。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同样的经历。第1个就是膝跳反射。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的完成过程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5、新陈谢就是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过程组成,人体要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能量维持,以维持身体所需要的营养。食物进入身体后经过胃肠道消化,通过酶转化成人体所能吸收的营养,这个过程就是同化作用也叫合成代谢。
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并且是可传导的电位变化,它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①有效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部分内流→膜产生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Na+快速内流→膜电位急剧升高→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和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动作电位可以分成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三个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符合“全或无定律”,即刺激只要达到阈值,就能引发动作电位。
传递神经冲动: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电信号,它可以沿着神经纤维快速传递,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等反应。动作电位的快速传递机制使得神经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外界刺激,从而实现对身体的精确控制。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如下: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Na+通道失活,而 K+通道开放,K+外流,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
阳极产生的。动作电位是在兴奋性细胞膜上,从阴极到阳极产生的。在神经元细胞膜上,当刺激到达时,钠通道迅速打开,钠离子从外部涌进,在刺激点附近的细胞膜区域内形成了一段阳极区域,即钠离子进入的区域,此时使得这个区域内的细胞膜电位迅速变为正向。
动作电位的特征有哪些?
1、无衰减,绝缘性,双向性。无衰减:信号强度不变。绝缘性:两条神经纤维之间的信号不会互相干扰。双向性:神经冲动从产生处在向两个方向传导。动作电位(AP)是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
2、基本特征:“全或无”特征。不衰减式传导。脉冲式发放。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本质:动作电位就是Na+的平衡电位。
3、动作电位的特征有:一是动作电位幅度变化。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二是不衰减传导。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4、具有以下特点:“全或无”现象:只有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动作电位。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去极化是由钠通道开放所致,刺激引起膜去极化,只是使膜电位从静息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而与动作电位的最终水平无关。
5、动作电位的特点包括:有“全或无”现象、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间不会相互融合。动作电位形成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钠离子、钙离子、氯离子高于细胞内,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依靠离子泵的主动转运。